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徽日报:高校要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4-0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要着力履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等重要职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人们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前进。

坚持“两个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认识以及关于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突破。高校要基于所在区域特色、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特色,既要遵循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普遍规律,又要彰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地方高校扎根于地方文化土壤,要从地方独特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高校要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努力讲好学校故事、讲好地方故事,实现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汇共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促进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要从办学历程中找寻文化脉络。高校大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要善于挖掘办学历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将其转化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和人文符号,开展知校、爱校、荣校教育,培育校史文化,弘扬大学精神。要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塑造文化特色。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只有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才能实现更好发展。要将创新基因深植校园文化,紧紧围绕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格局,繁荣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文化,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自然条件及文化禀赋相结合,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坚持立德树人,在以文育人中彰显大学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大力推进文化塑校、文化育人,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持续加强以校史馆、地方特色文化展馆为代表的特色平台建设,同时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打造学生公寓文化育人新阵地,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要打好文化育人牌,办好民俗文化节、网络文化节、读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实践,提升文化育人内涵,彰显文化育人办学特色。要建设“五自”质量文化(“五自”文化即是自律、自省、自信、自发和自驱),把质量文化价值观及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坚持开放包容,在内外融通中繁荣学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更大贡献中,现代大学应该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要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构筑全方位开放办学新体系,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在人才培养、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文化互动等方面的双向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和水平。要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坚持扎根安徽、服务安徽、融入长三角,主动走出去,强化与大校大企、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特别是积极融入地方发展主战场,积极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化拓展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加大与沪苏浙高校交流合作,挖掘各方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汇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作者李福华系安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安徽日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401/16/node_06.html#c101380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 

菱湖校区: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